喋血上海滩_第六百一十七章,非洲战局12,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六百一十七章,非洲战局12, (第8/10页)

、成本低廉,可以大量生产。比如二战时,苏联造的盒雷,也就是PMD爆破型防步兵地雷,生产数量就超过了上千万枚,因为数量巨大,着实杀伤了大量德国士兵。当然,世间万物总是相生相克。

    苏联有地雷,德国当然就要研发排雷装备来对付。其中有一种扫雷车,外形奇葩,轮子上套着“大鞋”,专门负责在雷区“行走”,以便踩爆地雷,它就是德国Vs.Kfz.617扫雷车。Vs.Kfz.614扫雷车依靠自身重量压爆地雷,为此设计师专门将前方两个巨大的车轮设计成扫雷滚,外缘装有类似履带的活动轮缘。

    轮缘上装有一圈10个宽度的钢制护板,开动起来后,扫雷滚的外缘会转动起来。驱动车辆前进的同时,钢制护板依次碾压地面,从而引爆地下的地雷。这种扫雷车长6.5米,宽3.17米,高度2.28米,全重约55吨,采用一台300马力发动机,行驶速度在15-20千米/小时。

    该车分为四个部分,分别是驾驶室、战斗室、传动室和发动机室。驾驶室在车辆最前方,战斗室在车辆中间部位,安装有两挺MG34机枪,用于对付敌方步兵。传动室在战斗室下方,分为左右两个,它们负责将动力传输到两个巨大的轮子上。发动机室在车辆的最后方。

    整辆车都由低硬度装甲焊接而成,厚度为20-40毫米,这已经完全能够抵御地雷的爆炸了。而且车的底部还另外进行了加固,成为整辆车中最厚的部分。Vs.Kfz.617扫雷车的设计是可行的,但是在战争期间并不实用。

    因为车体笨重,速度过慢,转向也相对笨拙,因此它必然是战场上最易被击毁的目标,德国最终也认识到了这一点,因此被没有进行量产。但是这是后话,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