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65 (第3/4页)
永远记住,一入帝王道,便不容后退,你身后不止是黎民苍生……炀陵三千忠骨之血,崤关十万陷阵之士,他们亦在。” …… 元昌十八年,夏。 匈奴一个月来十数次叩关挑衅,甚至逼得大越靠近边关的两三州府被迫迁走百姓,却始终没有大规模的动向,几次短兵相接,皆啃不下崤关这块大越咽喉要塞。 与此同时,不知何处来的消息,相传匈奴隐有放弃南侵的意向,被拖战不断消耗国力的大越朝廷内部又兴起了和谈的声音。 城外茔草深,掩骨不归人。 季沧亭抓了一把崤关城门外染成赭石色的沙土,碾了一把,任细碎的砂石从指缝滑落,嘴里喃喃出声。 “今年的土地比往年旱得早,匈奴的马匹又要没粮草了……” 老彭笑道:“都打了一个月,两方都折损不少了,等到匈奴的马饿瘦了,咱们就有盼头了,郡主何必如此担心?” “是不是真的担心,此次出关和匈奴王庭干上一仗便知。”季沧亭跨上袭光,“走,回城。” 崤关横拦于两山之间,北面厄兰朵草原,南接朔北诸道,可直达炀陵,乃是匈奴南侵必经之路。自大越建国以来,崤关便直面匈奴威胁,几乎全城皆兵,居住在崤关的百姓,也大多是军属之家,生死安危皆系于崤关。 季沧亭牵马行至崤关最高处的楼阁,远远便有部将前来相迎。 “郡主总算回来了,侯爷已决定三日后出关讨伐王庭,正在四处派人寻您呢。” 季沧亭摸了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