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想的北宋_分卷阅读177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分卷阅读177 (第2/4页)

个大洞出来,挖出的土正好填到墙里头做保暖层。一点儿都不显眼。

    工人们对李想就地取材这一点是在纠结,这位也太能省钱了吧?可是挖这么个大洞难道还能不添上么?这不还是麻烦么?而且这房子用不了多少土啊,怎么挖这么大的洞?

    李想当然不会去添死这个洞,他请了窑工,把挖出的洞的墙面磨的平整了,还拿大木头上了几个大梁,让这个地下掩体有了支撑变得结实了许多。

    有人问李想在干什么,李想便说地下不容易发生火灾,可以藏书……这话听的人只翻白眼儿,你挖个大坑藏书?你准备藏多少书啊,关键是这底下这么潮,放书的话也太糟蹋东西了吧?这个李郎中,实在太不靠谱了。

    工人们自然管不了那么多,有钱领就行,很快就挖出了一条挖个三十几丈那么长,一丈见方粗细的地道。运出的土实在是多,李想便让人直接送去民居盖房的地方——土坯房虽然最好用黏土,但是这种普通的黄土掺上点别的粘合剂,弄个院墙什么的还是没问题的

    二层楼的建造没什么难的,但是抗震级别估计不超过五级——考虑到开封这鬼地方地震的可能性几乎可以忽视,李想也就不执着于房子非要多结实,这个程度已经相当不错了。

    每每看到这些工匠施工,李想总有一种感慨:不能小瞧古代人民的智慧啊!石灰加上一定浓度的糯米浆,就造出了比水泥更结实的粘合剂,隶属工部的职业工匠们坚持一天只能砌十层砖(据说讲究的建筑一天只能砌三层),正好给了糯米浆与石灰充分反应,粘合砖石的时间,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施工质量。而古代工匠的手工cao作能力,比现代习惯了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