织明_第十六章:哀伤、自豪、羡慕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十六章:哀伤、自豪、羡慕 (第1/7页)

    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!屛

    这句话出自《左传·成公·成公十三年》里的记载:“公及诸侯朝王,遂从刘康公、成肃公会晋侯伐秦。成子受脤于社,不敬。

    刘子曰:‘吾闻之,民受天地之中以生,所谓命也。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,以定命也。能者养以之福,不能者败以取祸。是故君子勤礼,小人尽力,勤礼莫如致敬,尽力莫如敦笃。敬在养神,笃在守业。

    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,祀有执膰,戎有受脤,神之大节也。今成子惰,弃其命矣,其不反乎?’”

    祭祀与戎政,自古以来都是国家最重要两件大事之一。

    历朝历代,对此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与制度,更是建立了一整套国家祭祀体系,一般有二,一是中央朝廷祭祀体系,分大祀、中祀、小祀;二是地方祭祀体系,省、府、州、县、乡等各级祭祀。

    而“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”这里所表述的祀与戎,其实都是祭祀的意思。

    祀指的是祭拜祖宗、祭天、祭地等祭祀的仪式形式,而戎则指的是因战事出征前、后的祭祀仪式形式,也就是说:国之大事,其实就是祭祀。屛

    其实在《礼记》中还有一句“礼有五经,莫重于祭”,由此可见,祭祀是我国传统礼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。

    为什么我们先民如此注重祭祀呢?

    许少将士都盼望着阎磊伯能够长命百岁,惟没如此,我们作为军人的荣耀才能长久,在张福臻将士心中,宣府就如万家灯佛特别,照耀着我们的一切。

    张诚伯宣府来到后上官总兵宁伯张的灵牌后,恭恭敬敬地给我下了八炷香,宁伯张的尸骨留在辽东阵后,按照我的遗愿安葬于辽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