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108节 (第7/8页)
让安平省三省税收翻倍一事,那便还是以此作文,还可以将他写新闻的初衷融于其中,他总得对得起屿哥儿为了他而同窗辩论的那些话。 题目:“百姓足,君孰与不足”。(注:明朝状元王鏊) 原文出自《论语·颜渊篇第十二》,哀公问于有若曰:“年饥,用不足,如之何?”有若对曰:“盍彻乎?”曰:“二,吾犹不足,如之何其彻也?”对曰:“百姓足,君孰与不足?百姓不足,君孰与足?” 此句是典型儒家思想,核心为“富民”,鲁国所征田税为十分之二税率,可如此鲁国国库也不充盈,甚至十分紧张,孔子弟子有若提出的意见便是消减税率,认为税率降低之后,百姓负担会减轻,百姓富足了,国家自然也就富足了,若是为了增加国库收入而强加征税,短时间内国库会充盈,但百姓会民不聊生,由此会使得鲁国国家经济逐渐衰退。(注) 以“民既富于下,君自富于上。”破题。 承题句为:“盖君之富,藏于民者也;民既富矣,君岂有独贫之理哉?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告哀公。” 接着是起讲句:“盖谓:公之加赋,以用之不足也;欲足其用,盍先足其民乎?...”,起讲句同样出自《论语·颜渊篇第十二》,不过是本章前面的内容,言道的是轻傜薄赋,偏偏晟王所为与之截然相反。 起股第一股:“闾阎之内,乃积乃仓...” 起股第二股:“里野之间,如茨如粱...” 出题句由百姓转向君王:“百姓既足,君何为而独贫乎?” 中股第一股:“吾知藏...” 中股第二股:“蓄诸田野者...” 后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