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494章 百万漕工 (第1/6页)
江山是康熙的。 户部缺钱花了,肯定是要借的,这也是老四敢打秋风的底气所在。 但是,户部总来借钱,从没还过钱。长此以往,确实就败坏了财政纪律。 在老四搞出摊丁入亩之前,小农社会的财政收入,基本上就那么多了,绝无可能暴涨。 但是,这种财税体制,有个胎里病:应付不了突发的天灾或是战争经费。 从鸦片战争开始,大清一路割地赔款,而且越赔越多。 但是,清廷的财政收入居然没有崩溃掉,老四的摊丁入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 另外一个财政收入的支撑,必须承认,就是英国佬赫德掌握的总税务司了。 如今的大沽口码头,玉柱做的买卖,属于是既当裁判员,又当运动员的超级垄断生意。 洋人的商船来了,照章征税。 玉柱自己组建的大清皇家商船队,也下南洋做买卖,卖的还是市面上花钱都买不到的御用瓷器和各种御用织品。 妥妥的暴利。 就算是珍妮纺纱机提前出来了,玉柱所做的御用纺织品和瓷器贸易,依旧不愁销路。 整個南洋和三锅那边,土王及贵族众多,这些人都具有高消费的能力。 八年来,玉柱刻意给老皇帝留下的印象,就是善于理财,善于治军,但是不善于团结满洲权贵。 勿使群臣合而谋朕,这是帝王心术的立足点。 玉柱不可能和满洲军功旧勋贵同流合污,这个异常关键,康熙自然就放心的让玉柱掌握京城的兵权了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