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517章 扬眉吐气的老皇帝 (第4/6页)
了,你怎么看?”只要涉及到钱的问题,老皇帝第一时间就会想到玉柱,这几乎成了条件反射。 玉柱从老皇帝的身后走出来,拱手道:“前帐不清,后帐不借,规矩也。” “是的,岂有一直借银子,却从来不还银子的道理?”有了玉柱的默契配合,老皇帝大大的过了把债主的瘾。 因玉柱担任过一段时间的户部左侍郎,户部尚书穆和伦也知道,和玉柱争论理财的事务,纯粹找虐。 既然康熙问了,穆和伦必须要答,他想了想,拱手说:“禀皇上,户部的三库里有多少存银,您可谓是了如指掌。如今的国库里,哪有银子还这么多的欠债呐?”开始叫苦不迭。 康熙朝始终缺银子花,一是大战频发,一是皇帝大修宫室,一是随着承平日久,土地兼并愈演愈烈,导致朝廷的财政收入,总是入不敷出。 在目前的条件下,若想一劳永逸的解决财政收入问题,还必须按照老四的策略来办。 玉柱比谁都清楚,只要不搞摊丁入亩,朝廷的国库永远都会空虚。 因为,准噶尔汗国一直蠢蠢欲动,朝廷必须存银存粮备战。 另外,各地频发天灾和人祸,朝廷还需要银子备荒。 客观的说,在雍正搞摊丁入亩之前,小农社会最大的问题,其实是财政收入的持续减少,导致无法抵御长期战争或是偶发的天灾。 大明朝,为了抵御关外的野猪皮,只加了几百万两银子的辽饷,就闹得怨声载道。 东林党的大臣们,纷纷痛骂朱明的皇帝,是万恶的吸血鬼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