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一百一十七章 选人 (第2/6页)
自从杨锐说服校长,外聘了教师以后,鸿睿班的负担就在不断的加重了。他们要完成杨锐布置的试卷,每天的数个小时的连续考试,从来没有间断的。各科老师也不会放弃布置作业的权力,从而令题海的范围不断增加。 唯一的利好,是随着题海的扩展,学生们遇到相似或相同题目的时候越来越多。杨锐也允许他们只列公式而不做解答。 省去庞大计算量的情况下,每天上百道题才能勉强做下来。然而,一旦遇到专门的计算训练的时候,鸿睿班的学生又得叫苦连天。 鸿睿班日趋正规化的结果,是学生们的自由时间越来越少,从每天睡七八个小时,压缩到每天睡6个小时,从2个小时的自由时间,缩减到半个小时…… 锐学组内除了杨锐以外,没有一名学生是适合科学研究的,换言之,锐学组内的学生,没有一个是适合8o年代应试教育的天才少年。 那种成天睡大觉,然后能考满分的超常少年,从未出现在锐学组中,取而代之的,只能是不断的训练和再训练。 将高考会出的题,全部做过,并能顺利解答,是题海战术的目的,其实也就是普通学生唯一能够掌握的应试技巧了。 聪明一点的孩子能举一反三,进而减少题海的数量,或者增加题海战术的进度。 不聪明的孩子死磕题海,照样能够在高考得到一个高分。 至于最终得到的是高分低能还是高分高能的学生,应试教育不在乎,杨锐也管不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