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一百九十九章 景父回家 (第5/6页)
这可是牛津和剑桥,虽然国内也有选派公费留学生前往牛津和剑桥学习,但是,这样的全球知名学府,实在是有着超乎寻常的诱惑力。 在80年代,如果要问中国人,全世界最好的大学是哪里,十有*都会说牛津或剑桥,哈佛耶鲁之流,要到好莱坞大片侵袭以后,才变的闻名遐迩。 海处长并不觉得被挖墙脚了,反而与有荣焉的帮忙劝说道:“杨锐,这么好的机会,先答应下来比较好,国内的政策也是允许定向留学的,机会不常有啊。” 他这是真的为杨锐着想。 1983年去牛津和剑桥读书,这是什么概念,读完学士出来才1987年,回中国岂不是想去哪里去哪里,想做什么做什么?若到1990年混一个中央的处级干部,简直是掉份。 若是有心学术,继续读书,1990年就能读到硕士,运气好的话,1993年就能读到博士。 一名剑桥或牛津的博士,永远都是稀缺的,顶着这样的头衔,可以说能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找到工作。假如可以用工作定义文凭的价值的话,这样的文凭,就是可以全球旅游,全球定居,去哪里都被人高看一眼,收入总是中产以上的高级文凭。 而这样的机会,就摆在杨锐面前。 不得不说,杨锐动心了。 作为一名以科研为志向的男人,实在找不到比剑桥或牛津更好的去处了,这里是基础科学的天堂,无论是物理、化学,还是数学生物,都是世界顶尖的。当然,捷利康公司不能保证他进入这两所高校,可杨锐相信,只要给他一个公平的考试环境,他是能够进入这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