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二百三十一章 最后一日 (第5/6页)
并的。但在80年代,教育资源本就匮乏,请不到英语老师的学校,就学哑巴英语,没有实验条件的学校,就学“理论化学”和“理论生物”…… 其结果,自然是不能看的。 西堡中学比上不足,比下有余,在以前的时候,也算是较好的乡镇中学了,属于一个学期能做一次化学实验,一年能做两次的学校。做实验的那天,不管哪个年级的学生都来看,像是运动会似的。观看的位置则由成绩和班级来决定,回炉班通常在最里面,然后是毕业班和高一的学生,最后是蹭看的初中生。 这么多人观赏的化学实验,也就变成了一场欢快的表演,想要讲课,也无从讲起。 当然,化学实验并不是什么万能药,做的实验多了,也不见得就比做实验少的学生分数低。 但是,完全不做实验的化学和生物,是没办法学的。 没有感性认识,就学习一门完整体系的自然科学,这是什么样的难度呢?有一个形容词,叫“量子物理”! 大学里,因为学不懂此等“******”学科,而求死觅活的学生不在少数。 然而,此等“******”事情,对80年代的中学生来说,实在是司空见惯。 所以,当高考场上,精挑细选出来的三十分之一的青年,也只能在化学试卷中获得平均四十分左右的分数,实在是非战之罪。 因为杨锐的关系,西堡中学的学生们,总算能够正常的做实验了,化学成绩也有普遍的提高。 但在更多的乡镇中学,这是天然若是于城市中学的地方。 9号的化学,也是仅次于英语的抓耳挠腮卷。 而在平江,姚悦和姚乐的父母,也在抓耳挠腮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