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八十八章对于古代官吏要要引导 (第5/6页)
家此次来寻县尊,就是为了棉花。” 刘仁轨道:“此物虽好,然放弃种植粮食,一旦遭遇灾祸,长安县的百姓只有饿死一途。” 云初道:“万年县全县的粮食产出,仅仅能供应万年县百姓一月的口粮,不知长安县是否比万年县好一些?” 刘仁轨叹口气道:“一月零六天,所需粮食还是需要从外面运进来,靡费惊人。” 云初又道:“百里不贩樵,千里不贩籴,此为自古以来的道理,如今长安所需米粮,又何止千里,这本身就是违反常识的一件事。 某家问过户部,每向长安运送一斤米粮,路上就要耗损一斤,再算上人工,船运,等等耗费,基本上每向长安运送一斤米粮,就要耗费三斤米粮。 偏偏长安对外地的粮米所需数量惊人,如此这般下来,向长安运送粮米就成了地方官府的一件苦差事,更成了附加在百姓身上的一桩负担。 现在有了棉花,就能改变这一场面。” 刘仁轨听云初这样说,立刻两眼冒光地问道:“怎么说?” 云初微微一笑,将手按在矮几上的装备上,用棉花的十倍利削减运粮的三倍负担。” 刘仁轨眼睛再次冒出绿光,一把按住云初的手道:“县丞的意思是,允许种棉者获利七倍,拿出三倍利益去填补运粮造成的损失?” 云初摇头道:“不是这么算的,粮食多而棉花少,所以,至少要拿出种棉的七倍利益去补偿运粮,而种棉者拿两倍利,官府拿一倍,工匠拿十倍利之外制作红利的两倍利,官府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